□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张屏 向一帆 张渊 肖杨
近日,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名单公布。本次大赛以中外联合组队的形式参赛,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等五大洲107个国家和地区的293所院校、988名选手和489名指导教师参加了竞赛类和展演类比赛,湖北高职院校获得了一枚金牌、一枚铜牌及四个优胜奖,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部分选手,了解了奖项背后的故事。
大一学生得了金奖
读小学六年级时,他独立拆装家中的电视机,一次成功;高考填志愿他自己拿主意,全填电气相关专业;升入高职后,他马上申请加入竞赛队,大一期间拿下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奖。昨日,亚搏欧冠平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胡鑫伟说,以兴趣为导向,高职生一样能成高手。
这次大赛,作为少见的大一选手,胡鑫伟和队友彭亮老师、乌干达选手MUGABI及VANESSA老师获得了智能产线安装与调试赛项金奖。这也是湖北职业院校在此次大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目前,胡鑫伟正在准备将于11月举行的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系统集成及应用赛项。他说,今年暑假,他备战了两大赛事,但他玩得很开心。“我从小就喜欢拆装电器,小学六年级我趁爸妈不在,拆装了家里的黑白电视机,没有说明书,但我一次成功了;读初中时,家里买了彩色电视机,一个星期后我又偷着拆装了,又是一次成功,只花了一个小时。”胡鑫伟说,他好像在拆装电器上有天赋,电路接线看一遍就能记。紊弦彩俏锢碜詈。
高考填志愿时,胡鑫伟全部填了湖北优质高职院校的电气相关专业,最终,他被亚搏欧冠平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录取。一进校,他就找到学院的竞赛训练队申请加入。“训练队成立以来,小胡是最年轻的报名者之一。他很有热情,情商高,也有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胡鑫伟此次大赛的搭档和指导老师彭亮说,学校在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上的实力很强,曾多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胡鑫伟一直在为这个赛项做准备,直到6月接到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通知,才临时转换了赛道。
但胡鑫伟没觉得技术太难,第一次接触赛题,他拆装了一遍,感觉不算困难;要在比赛中负责硬件、三维、触摸屏等的他这次在网上自学了三维,还用软件画出了三个三维模型,为自己设计了备赛模板。“难倒我的是英语,我英语一直不行,跟外国队友交流,只能靠手机上的‘小爱同学’帮忙翻译,今后要想办法练好英语,不然会限制我在专业上的发展。”他说。
其实,真走上赛场时,胡鑫伟还是有点紧张,最开始的十分钟他拿螺丝刀有点手抖,后来系扎带时也不小心留长了一个,这些一度让他以为将与奖项无缘,没想到最后竟拿到金奖,让他非常惊喜。
他们俩每天练12小时
今年夏天,何志勇和胡广鑫代表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孟加拉国的学生组成联队,参加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碳中和可再生能源工程技术”赛项,获得第五名,拿到了优胜奖。
“本次比赛内容考查的是利用PLC编程,控制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设备,捕捉最大范围的太阳能和风能。把太阳能和风能转换来的电能,再利用蓄电池储能后,转变成稳定的220V家用电输出。”何志勇说,简单来讲,这是一场追逐阳光和风的比赛。比赛中,由灯光模拟成的“太阳光”和鼓风机吹出的风,即是他们“追逐”的对象。考虑到太阳的走向和风力的大。偻瓿杀喑,实现绿色能源的最大捕捉。
备赛中最大的困难是对设备的不熟悉。胡广鑫说,为了熟悉设备,看懂许多电路图,他们俩在备赛时常每天训练12个小时,因为练得多,即使是在比赛前两天才拿到组委会专用的比赛设备,他们也迅速适应了,“最后获得的名次与我们付出的努力成正比。”
两人说,通过比赛,他们不仅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操中,锻炼了动手能力,还从孟加拉国队友身上学到了许多经验。未来他们将继续努力,做好相关行业的工作。
3个月吃住在实训室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203班学生NDOMBASI DIAKUSALA JOAO ANDRE(中文名安杰)与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刘爽共同组成的联队在大赛迷宫机器人比赛项目中取得第六名,获得优胜奖。
今年6月,在接到赛事通知后,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积极合作,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工程学院副教授王家旭和刘竹林担任联队的指导老师。 “我们所参加的迷宫机器人竞赛是一种利用嵌入式微控制器、传感器和机电运动部件构成的智能行走装置。” 王家旭介绍,相当于是指导微型机器人最快走出迷宫。
这对刘爽来说是不小的挑战。“以前我学过C语言的编程基。搜Щ醦ython语言编程,我连续3个月吃住都在创新实训室。”刘爽说,这段日子里安杰是自己最得力的战友,两人一起学习国内外的相关“电老鼠走迷宫”的算法以及优秀论文,一起确定自己的最短路径算法,“他不仅普通话好,还帮我改掉了粗心的老毛病。”
王家旭介绍,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里,竞赛过程与处理问题过程对接,竞赛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这对选手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素养的考查是全方位的,包括团队合作精神、工作效率、质量安全意识等等。这样的国际比赛充分展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科发展的新技术成果。”
用双语展示中国插花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参赛队伍的传统插花项目此次获得了展演类项目的优胜奖,参赛选手是该校四名学子蒋泽文、郭婷婷、苑孟微和田兴意。
花艺教研室骨干教师徐晓婷介绍,这次比赛时间特别紧张,5月进行赛项征集,5月9日他们得到消息,要求拍摄15分钟宣传片,5月16日提交。她和吴文霖老师带着学生们进行紧张筹备,用一周的时间完成了脚本和拍摄。
极目新闻记者看到,团队提交的宣传片以中英双语和唯美的画面展示了在华夏时空中盛开了三千年的中国传统插花技艺。展演内容涵盖中国传统插花的哲学、美学思想,以独具韵味的方式展示中国传统插花技艺的知识和技能,参加展演的学生通过择枝、修枝、择器、插花等一系列插花创作的过程,展示中国传统插花的艺术风格、花型结构、花材整理与加工等知识和技能,展演内容充满诗情画意,展示了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一枝一傲骨,一技一传承的中国传统插花技艺。
选手蒋泽文说,为了拍好展演视频,团队去山上拍摄了修剪枝条花材的过程,拍摄瓶花制作时也从早上八点拍到了晚上十点,“能够获奖,离不开老师们手把手的指导、整个团队的合作,以及大家精益求精的态度。我收获很多。”
徐晓婷介绍,为了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插花,团队突出了“瓶花”,寓意“平安”,花中意趣,更凝结浓墨重彩的民族自信,“昂首向阳,不屈不挠,既是一花一木的生命精神,也是中华民族赓续传承的精魂所在。与大自然交融共振,正是中国传统插花的目的和寄托。”